哲學學者王小偉覺得他本人像他的名字一樣普通??煲陮貌换蟮乃X子里揣滿了“惑”。
他在中國人民大學研究、教授科技哲學,愛穿連帽假兩件休閑衫,用著兩個新款手機,視野卻越來越聚焦家里的老物件:從老家地攤上淘來的石膏獅子,瘸了腿的實木洗臉架,兒時的小海獅玩具,都能讓他熱淚盈眶。
父母買菜回來,有時候會把裝菜的塑料袋藏在角落里,塞到暖氣后面。他本來不齒于此,現(xiàn)在卻意識到塑料袋就像老人們的生命體。不起眼的袋子可以舊物重用,老人也會枯木逢春;他也終于明白老人為什么大老遠跑到順義石門集市去買菜囤菜,因為“那是他們?nèi)松挠螛穲觥薄?/p>
他還想到小時候看電視,每天節(jié)目播完后屏幕上會有雪花點或者彩條,那是電視機自己調(diào)試圖像,類似休眠?!按笕藗円渤Uf,電視、電腦關(guān)機后過5分鐘才能再開。”
但今天,“5分鐘”消失了,所有東西都隨時待機?!盀槭裁创蠹椰F(xiàn)在刷短視頻,部分原因是很難有整塊的時間,總有榴彈似的工作請求突然轟炸你。它也是當下技術(shù)能提供的最符合都市生活節(jié)奏的情緒商品?!?/p>
在王小偉看來,現(xiàn)代生活有一種腐蝕性力量,讓每個人都沒法回歸日常,“日常生活丟失了。比如你想做做飯、種種花,去街道上閑逛一會兒,在大城市里都很難實現(xiàn)。尤其是在拼事業(yè)的時候,日常都成了奢望。不過,到一定年紀之后這東西都還是要找回來,要不然生活會覺得特別空虛。一個中年男人,如果突然愛上釣魚這種事兒,是要給他一點兒空間,這是他自我療愈的一項活動。”
這一切是如何發(fā)生的?微信與朋友圈帶來更多的是社交負擔還是分享的愉悅?為什么自行車和壁爐更有承載感和溫暖,道路的擴展卻令人心生卑微?不斷進步是否一定要以否定當下為代價?……
王小偉坦承他的懷舊念想,卻并非要把生活撥回從前?!跋牖氐竭^去部分是矯情,是想要變得年輕,而不必承擔現(xiàn)代生活所帶來的各種成本?!钡钋懈惺艿剑哼@個所有人都在發(fā)足狂奔的時代,人容易為物所累,難以沉浸,不敢與他人產(chǎn)生深切的關(guān)聯(lián),身體的磨煉日益讓位于快捷的技術(shù)和輕松易得的服務(wù)。
他避開艱澀的學術(shù)語言,借由對衣食住行和技術(shù)系統(tǒng)(如醫(yī)療、教育、電視視聽)的回顧、對比,用“物”這一線條把往昔串起,凝結(jié)成《日常的深處》一書。
采訪間隙,王小偉對人充滿好奇,他問我和攝影師:“你們是否過上了年輕時想過的生活?”去杭州參加一席演講,他在聚餐時問同桌人,有沒有中年焦慮,有沒有價值感?聽到同場演講嘉賓“走地雞”(陳菱怡發(fā)起的多人參與的興趣小組,探索怎么在大城市不花錢過周末)所講的內(nèi)容,他感嘆這個青年團體的行為就是對自己這套生活哲學思想的實踐,“他們更實際,我這還是偏理論了?!?/p>
在同事、哲學學者周濂看來,王小偉的生活很簡單,但思想足夠復雜,而他的表達則像是一顆敏感心靈的私人絮語。他說:“回到日常的深處,就是希望我們重新去建立人和物之間的關(guān)系,重新去尋找最簡單又扎實的意義的錨點?!?/p>
“泰然任之”
南方人物周刊:桑德爾在《反對完美》中反對基因技術(shù)應(yīng)用于人類改良。他說“技術(shù)是工具,我們?nèi)绾问褂眉夹g(shù)這個問題,技術(shù)本身無法回答”。但你認為技術(shù)已經(jīng)不僅僅是工具了?
王小偉:對?!凹夹g(shù)自主論”,即技術(shù)是超出我們的籌劃的。前段時間有呼吁說“ChatGPT大語言模型停一?!?,你看停了嗎?如果說給它一個機械仿生的身體,它就可以走到世界之中。李飛飛團隊就在做這個事,還挺成功的。大語言模型加上機械之軀,通過在世界之中的身體來獲取信息,自主學習,就挺可怕的。
南方人物周刊:面對這種“不可控”就沒有辦法?海德格爾說的“泰然任之”,怎么理解?
王小偉:海德格爾說具體的某個技術(shù)不是真正的風險,真正的風險是現(xiàn)代技術(shù)造成了“對存在的遮蔽”,“計算之思”把本真的思遮蔽了。所有東西都是計算,用最小的投入達到最大的產(chǎn)出,實際上都是權(quán)力意志的自我實現(xiàn)。
海德格爾所說的“泰然任之”,是說既使用技術(shù),又不讓它進入人的深層次精神世界,這是非常高的要求,沒有幾個人能做到。但你要保持一個能夠跳出計算之思之外的、與世界相通的方式。
南方人物周刊:有人以為你是個反科學主義者,想回到過去物質(zhì)貧乏的時代。
王小偉:當然不是,我物理一直很突出,大學也做了不少物化實驗,上山認樹、下地種田,對科學技術(shù)發(fā)展還挺熟悉的。中國開放這么多年,物質(zhì)生活條件改善太大了,沒有人真想回到過去。但是大家都知道,生活里要想獲得幸福感,很多時候和科學沒有多大關(guān)系。
我見過一個很優(yōu)秀的學生,他做了一個很好的時間管理計劃,每天早上幾點起床,幾點吃飯、早讀、睡覺,晚上6點到8點去談戀愛。真是這樣。超過這個時間,他不談戀愛。愛情被科學化了,變成一個你要經(jīng)營的事兒。所有的生活都要服務(wù)于“我怎么才能成為成功的學生”。
南方人物周刊:現(xiàn)今還有哪些促成人與人之間情感連接的新技術(shù)?
王小偉:技術(shù)雖然帶來了物理意義上的“近”,但造成了生存意義上的“遠”。
現(xiàn)在我們面臨的不是單個技術(shù),而是技術(shù)串聯(lián)起來的系統(tǒng)。每一個普通人都被技術(shù)系統(tǒng)包裹,被裝進一個個技術(shù)小泡泡里。我和你溝通,也隔著技術(shù)的泡泡,很多話是通過微信來聊。按照唐·伊德的說法,所有東西都隔著技術(shù),人從伊甸園里墜落到技術(shù)世界中。
越來越多的人自稱是“社恐”。我老覺得我們父母那代人都是“社?!保瑤滋旃Ψ?,對周圍的小市場了若指掌,開始對人頻頻點頭,都成了故交。今天所謂“社恐”的激增,可能跟個人消費電子產(chǎn)品的發(fā)展有關(guān)。
南方人物周刊:你對VR的態(tài)度?
王小偉:VR我一直在關(guān)注,我有個學生也很喜歡虛擬現(xiàn)實和混合現(xiàn)實終端,他常常跟我分享知識和心得。我正在計劃買一個VisionPro(蘋果公司的首款頭戴式“空間計算”顯示設(shè)備),但價格還是太貴。不過我確信,VR和MR(Mix Reality 混合現(xiàn)實)慢慢會變成家用消費品,大家以后就見怪不怪了。
最終所有的終端設(shè)備會融合在一起吧?日常生活的各種安排全靠它??赡苁且桓毖坨R或者別的不起眼的小裝置。人和人之間的關(guān)系會變得很微妙。你首先要和一個虛擬自我建立聯(lián)系,管理自己的虛擬人格,它和實在的肉身人格之間可能有差異,虛擬人格可能更接近于你想要的那個理想狀態(tài)。虛擬和肉身人格之間必然會有張力,這是一種“延異”,恰恰也是新意義發(fā)生的區(qū)間。
“都是拿錢來買”
南方人物周刊:半個多世紀前,馬爾庫塞提到“單向度的人”和單向度的社會?,F(xiàn)在,許多人的一天無外乎上班工作,回家刷手機。閱讀、沉思,包括社交,都是負累。技術(shù)對那種“安然”的破壞是如何發(fā)生的?
王小偉:是不是有“安然”是一回事,我們是不是渴望是另外一回事。讓我們父母這代人真回到過去,他們多半不愿意。但人老了還是會懷舊,在我們的精神深處肯定有一些和過去緊密相關(guān)的珍貴內(nèi)容。
老一輩人生活是一條直線,所有的物品也都是“公共物品”,家里的電視大家一塊兒看,自行車馱著一家人。所有東西都帶有某種天然的社群屬性,生活相對簡單。現(xiàn)在人面對太多瑣碎的選擇,終端設(shè)備都是個人化的,把人與人分開了。
不過我覺得那時候的人也很“單向度”,沒有抉擇的負擔,但也不必承擔自己的命運。現(xiàn)代人都有個重擔,就是要“活出自己”。但工作壓力又太大了,節(jié)奏全亂了。這時候去譴責人們拒絕社交和閱讀,顯得很沒同理心。我自己也經(jīng)常逃避社交和嚴肅的思想活動,太累!如果要怪技術(shù),也不是具體技術(shù),而是海德格爾講的那個作為命定的、一種存在方式的技術(shù)。
我不知道如何重回安然,因為不確定有過安然?;蛟S安然不能重歸,只能朝前追求……
南方人物周刊:現(xiàn)在我們幾乎可以用錢購買一切服務(wù),生活大大便利,幸福感卻沒有明顯增加。關(guān)于這點,你曾提到阿爾伯特·伯格曼有關(guān)壁爐和地暖的比方。
王小偉:伯格曼說現(xiàn)代社會技術(shù)越來越發(fā)達,它把原來身體性的投入與操勞,全都打包割除了。原來生爐子很費勁,你要伐木、切割、堆壘、點燃?,F(xiàn)在就是交取暖費,然后暖氣就從地板上升起來了。整個世界就像一個大地暖,都是拿錢來買。
如果所有東西都通過消費來購買,沒有流汗出力,身體沒有調(diào)動,就容易讓人空虛。都市生活累心不累身,這挺異化的。人首先是動物,從身體里才流溢出生活。都蹲在辦公室里變成缸中之腦,想想都讓人害怕。
南方人物周刊:消費社會有很多“后遺癥”。有人把購物作為自己疲勞工作后的“犒勞”,有人從購物里獲得掌控感??鞓分春螘r濃縮在了消費這件事上?
王小偉:在一席講演的時候,我見過“不花錢周末”的發(fā)起人陳菱怡老師。他們的小冊子里用了不少法國哲學家列斐伏爾的理論。列斐伏爾討論了城市空間演變,認為現(xiàn)代城市變成了一個巨大的櫥窗,是個消費場域。他認為是資本促成的這一切異化。
列斐伏爾提倡把城市看成一件藝術(shù)品。陳老師他們就發(fā)起了不花錢過周末的運動,主要參與者是二十幾歲的人。我一直在想,有沒有不花錢帶孩子過周末的操作方案,這可能就比較難了。但我打算最近試一試。
南方人物周刊:你說你對其他的物質(zhì)不癡迷,但曾經(jīng)強烈地希望擁有兩個手機。其實某種“戀物”也是一種生命熱情?只不過看度的拿捏?
王小偉:我倒沒覺得生命力很旺盛,自己就是有點強迫(癥)了。手機買兩個,純粹就是想體驗一下iOS和安卓兩個系統(tǒng)的不同?,F(xiàn)在每天都在后悔,浪費錢,也透支了愛人的信任。
南方人物周刊:今天物品的豐富,是否也跟每個人的個人意志高漲、希望擁有自己的選擇權(quán)和獨特的趣味有關(guān)?
王小偉:大概是的?,F(xiàn)代人都要活出自己,這是一個很新鮮的現(xiàn)象。擱100年前的中國是難以想象的。我父母這代人甘為孺子牛,覺得一家人是一個主體,怎么蝸居都能忍受。
很多時候我們與父母對抗,都在用別人的思想對抗別人的思想。我不知道現(xiàn)代社會還要花多長時間來強調(diào)“自己”,但是萬事皆有度,一定時候會出現(xiàn)回歸,人們會重新注意到物品(包括空間物品)的分享、交流和連通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。
南方人物周刊:“斷舍離”和崇尚輕食都是近年新興的生活方式。但你認為“斷舍離是對外部世界的隔絕”,還說“營養(yǎng)學是對食物的冒犯”。
王小偉:我談?wù)摰氖欠此?,而不是反對“斷舍離”。如果“斷舍離”是要兜售一個人住200平的微水泥的房子,買一些設(shè)計師單品,然后一個人坐在那做瑜伽,這我就不大接受得了。很難想象它能作為一種生活方式推廣。生活最底層的真相是日常。生活并不是很精美的東西,它就是一個個非常無聊的無關(guān)緊要的細節(jié)。簡單又扎實的生活對我來說非常重要。
關(guān)于食物,那些高油、熏制的食品從科學角度講不大健康,當然還是看量。很多食物都是在一個人的生活關(guān)系中逐漸形成的。比方說臘肉,嚴格講肯定太咸。但沒有臘肉,在有些地方你就等于錯過過年。如果把食物全都看作卡路里,把人生看作健身,把生活空間看成健身房,這多乏味??梢試L試那么吃,但不能頓頓都輕食吧,吃東西這件事本來是挺豐富的。
承認與追求“平庸”
南方人物周刊:你心目中的“向后看”不是對過去的羅曼蒂克,那它指的是?
王小偉:我們對過去多少都會浪漫化,這很正常。每個人審視自己的歷史都會添油加醋,這是正當?shù)?。懷舊并不是為了真正回到過去,而是參照未來。生活需要一面鏡子,鏡子的功能不僅是為了讓你看起來很美,它主要用來偵查不妥,實質(zhì)在于提供一個否定性的圖景,幫你調(diào)整自己的狀態(tài)。
南方人物周刊:你強調(diào)你提出問題,但并不索求答案。但一些讀者并不甘心。
王小偉:是的。有人在《日常的深處》的評論里說,作者像是一只腳陷在過去的中年男人,他不敢也不知道如何面對未來。還有人斷言作者屬于上一代學人,在慨嘆自己虛擲的年華。這些說法都隱含著對作者的殷切期待,期待作者是一個英武的男人,他對未來了如指掌,并正在全力開拓屬于自己的生活。
對不起,我對生活束手無策,而且一向如此。生活常常擺布我,而我無法計劃她。不過這也不是完全消極的,我覺得自己可以把握的不是生活,而是日常,于是回到自己的生命中來,開始從細節(jié)處感受生活的饋贈。這時候,不管生活終將把我?guī)蚰睦?,我都比較容易滿足。其實我費了很大勁才獲得這樣的視野,我覺得自己很勇敢。
南方人物周刊:你反對不斷審視和追問人生的意義。
王小偉:我不反對追問,但可能也問不出什么東西來。比如你追問自己為什么要辛苦地工作?回答“要成功”。再問為什么要成功,回答“要出人頭地”。再問為什么要出人頭地……可以不停地往后追問,無限回溯,最后要找那些最基質(zhì)的東西,為生活做根據(jù)。有時候,你可能會發(fā)現(xiàn)世界根本上是一大團松散的物質(zhì)外加一些能量,圍繞它們輻射出一些概念和價值的光暈。它沒那么堅實,沒那么客觀,它是個深淵。
老審查自己的人生,追問意義,就讓人活在抽象里,滋生焦慮,而且會越問越問不著,甚至會空心?!敖箲]”的反義詞是“具體”,具體是日常性的。有時候,養(yǎng)花、遛狗、弄魚會讓人很充實,是對抗深度無聊的好辦法。
南方人物周刊:你和周濂對談的結(jié)尾,談到了平庸,正和卓越相對。在你的語境里,平庸算不算消極?
王小偉:那個語境其實是韓炳哲講的暴力拓補學,暴力展開有三階段:一開始是赤裸裸的暴力,你不聽我的就宰了你。第二種是監(jiān)視性暴力,你不聽我的我盯著你。第三種是自我暴力,你自己總覺得是“我能,我可以,我要更優(yōu)秀”。
我的意思是,奮斗必須是真正屬于自己的奮斗,不是別人對你的馴化。社會讓你成為馬云,你就覺得自己一定行,然后弄得很累,很狼狽,這就很無趣。這時候可以大膽地用平庸對抗這種優(yōu)績社會的規(guī)訓。但就人生整體而言,我們當然是要奪回屬于自己的奮斗!
南方人物周刊:今天許多人從學生時代開始就覺得我“卷不過”,能及格就行,我不想太累。
王小偉:這個“不想卷”有沒有合理性?接受平庸不是說要放棄自己,不是說慫了。比如一個孩子跟母親說:媽你別說了,我是一個平庸的人。這句話需要極大的勇氣。這里面的意思是:我拒絕那套自我規(guī)訓的話術(shù),而且我接受一個基本事實——生而為人,有些事情是永遠不能達到的,我不去過度期待。這需要大膽地對很多事情袪魅,需要持續(xù)地使用自己的理智,在直面“不可能”、“不會成為某人”的同時找到自己的價值感。這多難。